【諮商問與答】我需要做心理諮商嗎?/我可以做心理諮商嗎?

107-10-02

在多年的諮商歷程中,面對一個個來談的個案故事,我體認到「失落」其實是普遍存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。

能順利面對的,「失落」經驗會成為我們成長及茁壯的養分;無法順利面對的,「失落」經驗則成為我們情緒憂鬱及健康發展的阻礙。  

面對失落的調適能力,深深受到一個人生命早期經驗所影響,尤其是與其照顧者(通常是父母)的依附經驗。

 

一個好的依附經驗,是照顧者對被照顧者有適當的情緒接納與回應

例如當小孩子開心的時候,父母能參與並給予同樣的情感回應,

當小孩子傷心的時候,父母能同理孩子的傷心,並給予言語及擁抱等支持及安撫。

有了早期良好的依附經驗,能幫助一個人擁有良好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價值感,

較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未來生活中的種種失落,並將失落經驗轉化為人生的學習與性格上的成熟。

 

相反的,早期依附經驗不良的小孩,在生命早期的情緒沒有得到良好的、穩定的回應,

甚至可能得到的是照顧者忽略、斥責、矛盾的訊息,這樣被對待的經驗,慢慢內化成一個人對自己的負向自我認同、無價值感及不安全感,

使其一旦面臨挫折時,都容易掉回早期的依附失落感受裡,而難以真實面對並處理當下的困境。

 

諮商中每一個來談的議題,無論是人際關係、生涯困境、經濟議題、焦慮憂鬱、伴侶關係等,其實都是一種失落議題。

失落議題的處理與面對,對一個人的內在和諧是重要的,

當一個人在諮商歷程中,能透過心理師的陪伴與賦能,真實坦然地重新審視及面對自己的失落,超越並轉化失落的困境,也就有了面對未來人生的新力量。

 

撰文者-邱小淨資深心理師

諮商類別:個別諮商

擅長議題:自我探索與成長 / 多元性別議題 / 創傷議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