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想追尋心理的解藥,而真正的解藥可能潛藏在自己的心裡,端看自己有沒有看見並重視它。
當負面情緒或問題反覆困住自己時,心裡通常很希望能夠找到方法直接改變或解決問題,
但是心理諮商往往不是用來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是透過諮商的歷程,慢慢的梳理心裡混亂的情緒與思緒,
選擇去面對與正視問題中的自己,真實的接觸並理解自己的狀態,從理解中醞釀出對自己的接納與價值感。
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狀態有所不同後,往往也會經驗到即便面對同樣的困難時,
自己的感覺與狀態也會不同,這常常是心理諮商可以帶來的預期效益。
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憂鬱或焦慮到快爆炸了才想要找人談談,或做些什麼來讓自己好過一點,
但引發自己的強烈痛苦通常也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,這可能是從小與家人關係中累積的影響,
容易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或不在乎自己,或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而變得強悍又尖銳,這些種種的狀態都是不容易的,
所以心理諮商也非常需要時間與歷程來整理與接觸自己的內在,
通常我們建議給自己與心理師至少三個月的時間(每週一次的頻率下),比較能感受到心理諮商為自己帶來的影響與幫助。
而這樣一個真實面對自己的歷程是非常需要勇氣與信任的,如果你面對心理師有很多的疑問與不安那也沒關係,其實很正常,
鼓勵你開口向心理師提出自己心裡的疑問就對了,因為那會是一個打開自己的開始,相信心理師都會很樂意與你真實接觸,
開啟屬於你們的諮商歷程來幫助自己。
撰文者 徐蕾心理師
擅長議題 關係議題 / 青少年親子衝突議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