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諮商問與答】我想跟我的家人/伴侶一起來諮商,但是他不願意,我該怎麼辦?

107-11-15

納入當事人生活中的真實關係在諮商中,是很重要的。我們常常理性上知道那些相處的道理,但情感上卻做不到。

 

當事人進入諮商後,常浮現一個問題:我在諮商室中可以放心的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,但走出諮商室後面對伴侶和家人,卻變得非常不容易,

 

說不出心裡的話,也覺得不安、害怕對方的反應。這是非常自然的反應,因為諮商師與當事人沒有生活實質的互動衝突,

 

也沒有累積許久卻難解的議題,所以沒有那些糾結、矛盾、難受的情緒浮現,在諮商關係中會感覺「較安全、被接納且被理解」。

 

是的,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關係中能夠「安全、被接納與被理解」,這就是邀請伴侶、家人進入諮商的關鍵。

 

無論是自己或對方都害怕著會被指責、怪罪,擔心自己不被理解與接納,甚至害怕是當事人找了諮商師這個援兵來評斷自己的是非對錯。

 

這樣的邀請是一種想靠近對方,以及確認對方是否願意靠近自己的訊號,很容易引發過去關係中的負向互動經驗,而覺得挫折與受傷,

 

而對方也感覺是否會被指責(被過去的負向互動經驗影響),所以防衛、自我保護而拒絕進入諮商。

 

所以,如何嘗試在邀請的過程中,讓彼此初步感受到「安全」是重要關鍵。

 

當事人要開口邀請伴侶或家人進入諮商的首要困難常是:「我該怎麼說?對方會不會拒絕我?」

 

(其實在說:「我害怕對方的反應會讓我受傷」這是被過去負向互動經驗所引發的情緒反應)在此時,建議您與諮商師共同討論內心的擔心與不安,

 

這個討論的過程可以幫忙諮商師更了解您們平時的互動模式,從這些互動線索來評估對方可能的回應,

 

共同討論如何透過新的方式嘗試降低彼此的防衛

 

(因為每個人的反應方式、關係互動經驗都不一樣,所以沒有固定的方式,必須量身訂做屬於您可做到的,且對方也可能可以接受的方式)。

 

倘若,當事人已經嘗試邀請伴侶或家人進入諮商,但對方不願意,建議當事人可以先進行自己的個別諮商,從自己出發,先調節自己的身心狀態,

 

也在諮商中為自己準備與對方重新連結的身心狀態,因為有時可能我們自己也尚未準備好與對方靠近,而不容易表達真正的心意。

 

此外,建議您讓諮商師了解對方拒絕的反應情形,讓諮商師協助您了解對方可能的狀態,再共同討論後續的因應策略。

 

撰文者   楊尹甄心理師

伴侶諮商 / 個別諮商 / 家族諮商

家暴與性侵害創傷療癒 / 失戀、失落與悲傷調適 / 自我傷害議題 / 憂鬱、焦慮與身心症議題 / 親子關係互動議題